长毛象绝种原因 可能是基因突变
2017-03-05 09:33:07安徽热线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研究有望解开长毛象的绝种秘密,该研究发现导致长毛象在4000年前灭绝的原因并非环境所致,而是源于基因突变。
该研究通过对比生活在4000年前濒临灭绝期的长毛象样本基因序列,和鼎盛时期约4.5万年前的长毛象基因序列,发现最终导致该物种完全绝种的原因是出现有害的基因变异以及基因缺失。
长毛象曾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和北美洲的寒带冰原地区。在距今约1万年前时,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长毛象在大陆地区的灭绝,但是生活在两个偏远小岛弗兰格尔岛和圣保罗岛的少长毛象族群倖存下来,又继续生活了数千年直到距今4000年彻底灭绝。
该研究发现,受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的影响,在这4万年间长毛象的基因多样性程度下降约20%,并且出现不良基因变异,其中基因突变中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控制嗅觉的基因序列中出现基因缺失,可能影响到长毛象的嗅觉。控制毛发的基因也出现变异,导致长毛象不再具有粗糙坚硬的毛发而变成较为光滑闪亮的毛发,从而大幅降低御寒功能,进而影响其生存。
该研究负责人罗杰教授表示,之所以积累越来越多的不良基因,是因为自然选择变得不再充分。罗杰认为,此项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当某一物种的数目小于某数值后,自然选择将不会对该物种进行优胜劣汰而是反向而行,通过制造和积累不良基因而加速该物种的灭绝。罗杰认为该研究对保护现代生物的启示是,当某一濒危物种数量过少时,该物种从基因健康的角度而言,可能已不存在被挽救的可能,此时即使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数量增多也不再能增加其基因多样性。因此,保护濒危动物的有效方式是尽量控制其数量减少。
瑞典生物学家勒夫戴伦认为,如果该结论在更多样本和物种身上得到印证,将对未来濒危动物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于3月2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LOS遗传学》发表。
123331231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