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资讯

24H

频道

省委机关开始迁址 探秘省政府大楼的“前世”

2016-04-02 01:15:04中安在线

3月17日,安徽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办公厅联名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四大班子机关自4月1日起开始搬迁。

兴奋的安徽人在奔走相告的同时,对新的省委省政府等办公地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人想到,曾经的省委省政府大楼,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它们在几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以安徽省政府大楼为例,有多少人了解它的前世呢?

从江南到安徽风雨三个半世纪的更迭

1645年建江南省,这边是安徽省的前身,而当时的省府位于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

当时的省会是这样的:

直至1667年安徽正式建省,但至少经历的8个城市成为省会或临时省会。

从安庆到庐州府(合肥)再到蚌埠、六安、芜湖、屯溪、再到1951的回到合肥直至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安徽省会的不断的转变与更迭中度过。

但那时的长江中路人民政府却已经陪伴在合肥人身边。

六七级地震都抗得住

长江中路上东西向坐落着两座具有浓浓“苏味”的建筑:通体纯白的省政府大楼,和正在改建的长江饭店。在老合肥们的眼中,这种庄重、宏伟、方方正正的“苏式建筑”,已与他们过往生活的细节点滴,一同镂刻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会渐渐褪色,却永不消失。

“省政府大楼,那个坚固啊没得说,连六七级地震都抗得住!”当2008年记者和当年86岁的张坚聊起省政府大楼时,他连连夸大楼如何厚实和坚固。张老原来是安徽省政府行政处的工作人员,在省政府大楼里工作了30多年,青春岁月都是在这幢厚重的苏式建筑里度过的。

张老告诉记者,建国初期,安徽省政府还没有成立,那时安徽的行政核心分为“皖南行署”和“皖北行署”,50年代初合并成安徽省政府之后,就开始了省政府大楼的建设。其中,南楼是1956年左右建好,北楼是1954年左右建好。张老当时是北楼建设工程的一名负责人,每天天一亮就要来到工地开工,天黑了才能回去休息。“这个楼是省设计院一位姓张的老工程师设计的,没有苏联人参与,但是仿照苏联模式设计的,因为那时候流行这个,都觉得苏式的好看。”张老说。

让张老印象最深的是大楼打地基。当时,南楼的地基大约打了2米多深,北楼大约打了3米多深,这么深的地基给大楼的坚固打下了基础。同时,大楼的墙壁非常厚实,张老说,这两幢楼都是一楼的墙壁特别厚,二楼稍微薄一点,越往上越薄。这种结构让大楼的抗震能力很强,一般的地震都很难撼动它分毫。

挖地基时还挖出来两只石狮子

有趣的是,当时造大楼挖地基的时候还挖出来两只大石狮子,除了其中一只的嘴唇有点磨损外,两只狮子保存得都比较完好,据文物专家鉴定,这两只狮子是明代的文物。省政府大楼所在地以前是老合肥的“状元桥”和“状元楼”,那时候,考中的状元都要来这里走一趟,专家推测,这里明代可能就是一个衙门。这两只石狮子在省政府内存放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2003年,合肥市文物所的专家才将它们带走,现在摆放在李鸿章享堂的大门前。

刘义桃老人采访当年82岁,这位省政府的老电工眼看着大楼慢慢盖起,并且在里面服务了30多年,所以他对这幢大楼的变迁了如指掌。

刘老当时主要负责维护大楼的电路和暖气设备。由于当初建设质量很好,省政府大楼很长时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有几次内部装修和外部粉刷,还有一次是更换电线,由于电线都是放在管子里埋进墙壁的,所以换线时只要把电线抽出来,再重放入新线就可以了,非常方便。惟一一次大一点的变化是改换大门,将原来朝东的大门换成朝北的,面向新大街(今天的长江中路)。

123331231 热点推荐
456445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