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资讯

24H

频道

探寻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2015-11-30 13:27:32

  安庆内军械所由曾国藩设于咸丰十一年(1861),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内燃机轮船。同治三年(1864)九月,安庆内军械所随曾国藩大营迁南京,更名金陵军械所。同治四年(1865)军械所骨干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人奉调赴沪,筹建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军械所亦于此时并入李鸿章金陵机器局。安庆内军械所——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顺江而下,这是一条中国近代工业路线图。

1.jpg

安庆内军械所大门

2.jpg2.jpg

曾国藩和安庆内军械所

  东门说

  曾国藩安庆大营机构庞杂,据其幕僚王家璧同治二年(1863)九月二十八“上家大人书”记录:“此间事权所寄,内则幕府、文案处、内银钱所;外则善后局、总粮台;分其任者内军械所、外军械所、子弹局、火药局、枪炮局、采访忠义局、团访局。”书信中的“内”,是指督帅行署内署,“外”指督帅行署外署。据朱东安《曾国藩幕府研究》,曾国藩大营内军械所、内银钱所主要服务于大营内各类人员供应;而外军械所、外银钱所则隶属总粮台。善后局也称善后总局,下设谷米局、火药局、子弹局、枪炮局、保甲局、文报局、抚恤局、采访忠义局等。

  安庆内军械所位于倒扒狮督帅行署东边。曾国藩幕僚莫友芝《郘亭日记》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晴。移居于行台东之内军械所,以丹臣移而同移也。”行台即督帅行署;何敦五字丹臣,湖南巴陵人。原为湘军军官,咸丰八年七月入曾国藩幕,主持内银钱所,兼理外银钱所,后改办粮台军械所。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清晰表述安庆内军械所地理方位的文字。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湘军攻克安庆,八月二十二、二十三,莫友芝与欧阳晓岑、何敦五等人先后乘船抵达安庆城西八卦门外。

  被广泛认可的安庆内军械所遗址位于东门原迎江区政府内,安庆市文物局立碑于此。曾国藩安庆大营军事机构颇多,隶属于总粮台的有外军械所,隶属于善后总局的有子弹局、火药局、枪炮局。一些遗址的考证不应仅局限内军械所,不能忽略安庆大营其他军事机构。汇集大营的科技、军事专家如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人,也是分布于大营各个军事机构,如徐寿就在子弹局。《郘亭日记》同治元年(1862)四月十九:“周缦云、李壬叔相访,壬叔言在子弹局之徐雪村寿,无锡人,算学甚精。”

  据《皖政辑要》记载,光绪二十三年(1897),安徽巡抚邓华熙在东门城内火药库旧址建银元局,后改铜元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度支部造币分厂。“皖省原有制造局,系为修枪及重装子弹而设。光绪三十二年巡抚恩铭因节省经费,饬令造币分厂兼办。三十三年四月停铸铜币,七月,巡抚冯煦奏改为制造厂,考究自造子弹事宜。”制造厂由藩司督办,下设煤炭、子壳、修枪、翻砂修理四个分厂,附设电灯、电话二厂。火药库——银元局——铜元局——度支部造币分厂——度支部造币分厂(兼办制造局)——制造厂,这就是东门安庆内军械所遗址的历史,而并无任何文献资料证明其就是安庆内军械所。根据遗址曾经是火药库及相关文献资料,这里可能是曾国藩安庆大营善后总局下面的火药局。

  莫友芝安庆居住考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二,欧阳晓岑和赵烈文乘船赴武昌吊唁胡林翼,莫友芝与弟莫祥芝、子莫绳孙登岸入城,与何敦五住在一起。晴暖,夜雨。与晓岑、惠甫会早饭,“二君乃开船。余与九弟、绳亦登岸入安庆城,与何丹臣同寓。”至同治三年九月初八随曾国藩大营登舟往江宁,三年时间,莫友芝在安庆住过三个地方,兹考如下:

  1.内军械所

  《郘亭日记》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晴。移居于行台东之内军械所,以丹臣移同移也。”

  2.学署

  因内军械所同住的何敦五改派湖口盐务厘卡总查,安徽学使马雨农邀莫友芝到学署居住。《郘亭日记》同治元年二月二十三:雨农相访,李中丞亦来。雨农谓丹臣“且行,必相邀寓其署中,无词以却之,殆不可不往也。”

  同治元年五月初九:“移书廿二匣,过学院署,订以十五日移往。”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懿甫、慕庭来视行,食后移居学使行署居停。”

  同治二年五月致王拯信:“友芝今岁仍以遥领庐阳山长为食,依雨农提学行馆为居。”

  3.李八街

  同治元年十月十八,莫友芝儿子莫彝孙奉其母、婶、弟、妹从贵州抵皖,先暂住三步两道桥之德发店,两月后移家李八街(又名吕八街,城中心三牌楼北端)。莫友芝为家人选择租屋时,幕友非常热心,洪汝奎推荐万寿宫西侧洪家大屋,李鸿裔推荐自己的租屋。而姚慕庭在李八街的居处刚空出,外面虽狭窄一点,但里甚宽敞,莫友芝甚满意,遂于十二月二十六移家于此。

  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六:“家人乘午雨少止,移家李八街。”

  同治二年正月初二致弟莫祥芝信:“新租屋子在李八街,聊所容膝,然客舍马房俱有。”

  莫友芝家人搬至李八街后,莫友芝还经常住在学署。同治元年十二月三十,大年三十,莫友芝与家人吃完年夜饭后,还回到学署。“微雨。过新寓,与家属吃晚饭,还宿于学院行馆。”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二致弟莫祥芝信:此间公馆,是雨公自经理修葺,尚非他公署比,犹可“相依,作一二年住也。”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二,莫友芝致弟莫祥芝信:“万公与马雨公商,明春提学、案察当互易其馆署,以便考试。以考棚即在今案署下。”万公即安徽按察使万箎轩,马雨公即安徽学使马恩溥,两人商议臬台与学台衙门对调。臬台衙门设于城西龙门口府学考棚,与学署互易后位于哪里?查同治年间安庆府城图,安徽按察使司在东门鹭鸶桥敬敷书院故址。老敬敷书院在府学东同安岭,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湘军攻克安庆后,鹭鸶桥敬敷书院系曾国藩重建。这说明当时莫友芝居住的学署位于鹭鸶桥,与敬敷书院在一起。莫友芝日记中也有“还宿于学院行馆”句,这个“学院”指的应是敬敷书院。

  小二郎巷方家老屋

  宣统元年(1909)八月十三,莫友芝安庆幕友方宗诚之子方守彝,和将李八街居屋租于莫家的另一幕友姚慕庭之子姚永概,两人一同来到了方宗诚买下的小二郎巷方家老屋。方、姚二人都是同光体皖派大家,方守彝写了一组六首绝句,题目很长:《八月十三日,偕叔节过小二郎巷老屋访铁华。叔节见予独立枯梅树前,因说前数十年梅花开时,幕庭先丈、郑容甫先师、张涧泉先生共饮树下,予二人侍坐,听谈往事。叔节犹能记当时一二语,予则恍惚如隔世人矣。感成六绝句》。

  其中第四首:“旧是独山眲叟居,先人收拾拥琴书。一梧千竹移家去,两作赁舂高士庐。”诗后的自注回顾了这所老屋的历史:“贵州莫子偲先生初居此。莫先生移金陵日,先君亦从曾文正公在金陵。守彝承先君命,奉母迁入。先君时出时处,着书课儿孙于此,前后约十年,门下士如闲伯、仲实、叔节、萧君敬孚、阮君仲勉,皆曾留此数月。而徐君椒岑、先师容甫客皖时,每夏月辄来取梅阴、设竹榻,夜谈必三更乃散。吴君挚甫,亦曾在梅花窗下点校毛诗,过录姚姬传先生评点古诗,凡一月余。守敦生

  安庆小二郎巷现状

  于此,守彝栖息尤久。后移家小南门屋内,全椒金子善奉母寓之。近年守敦挈子女归里,石埭徐铁华又寓焉。‘一梧’谓小南门宅,‘千竹’谓里宅也。”这首诗和后面自注,清楚地说明了小二郎巷方家老屋前身就是莫友芝居所:“旧是独山眲叟居”“贵州莫子偲先生初居此”。

  在上面考证中,我们已知莫友芝在安庆住处有三:内军械所、学署、李八街,这当中只有“行台东之内军械所”符合小二郎巷方家老屋所在位置。可以判定,位于督帅行署东边的小二郎巷方家老屋,就是莫友芝曾经居住过的安庆内军械所。湘军攻克南京后,曾国藩大营随即迁往南京,空出的房屋不少都被皖城士绅购买,譬如天台里外江粮台被赵畇买下,就是现在的世太史第。安庆内军械所搬走后被方宗诚买下,也是完全可能的。

  在《郘亭日记》中,方宗诚数次到过内军械所莫友芝住处,对这里的宅院应该很熟悉的。同治元年三月初五:“晴。椒岑相过。待园与方存之宗诚、苏子献其琛继至。”

  三月初七:“方存之相过,同午饭于大帅许,在坐有汪晴溪翰。”

  三月初九:存之、椒岑、彤陔相过谈。”“

  三月十八:“乍晴阴,时有小雨,闷热。食后存之相过,以其从孙山余涛来,植之先生之孙也。”植之先生即方东树,方宗诚族兄。方守彝这一年十七岁,不知他父亲方宗诚有没有带他来内军械所拜访过莫友芝。

  清末民初安庆小二郎巷

  小二郎巷圣救主座堂

123331231 热点推荐
4564455654